在騎士主場開打的NBA總冠軍賽第4戰,最終勇士以108:97擊敗騎士,率先以 3:1 聽牌。回顧NBA總冠軍賽史上,32次系列戰打成1:3之後,落後的一方全數鎩羽而歸、無一倖免,騎士似乎陷入退無可退的困境。
那麼,詹皇還能怎麼準備第5戰?Tyronne Lue教練又該如何調整?
首先,我們先看看在NBA生涯六度闖進總冠軍賽、經驗豐富的詹皇,在今年和過往幾年數據上有什麼不同。究竟詹皇還需要多做什麼,還是,得少做些什麼?
[與奪冠當年的數據比較]
對比奪冠的2011-12、2012-13兩年賽季,詹皇在NBA總冠軍賽的表現參見下表:
詹皇NBA總冠軍賽數據比較一 | 時間 | 得分 | 籃板 | 助攻 | 火鍋 | 抄截 | 失誤 | 命中% | 結果 |
2011-12年(5戰) 熱火 vs 雷霆 | 44 | 30.3 | 9.7 | 5.6 | 0.4 | 1.6 | 3.8 | 47.2 | 奪冠 |
2012-13年(7戰) 熱火 vs 馬刺 | 43.1 | 25.3 | 10.9 | 7 | 0.9 | 2.3 | 2.6 | 44.7 | 奪冠 |
2015-16年(4戰) 騎士 vs 勇士 | 40.3 | 24.8 | 11 | 8.3 | 1.8 | 2.3 | 5.8 | 48.2 | ? |
雖然和奪冠年管軍賽數據相比,平均上場時間少了3-4分鐘,得分也略有下滑,但是詹皇在進攻端8.3次助攻是歷史次高,防守端的籃板、火鍋和抄截這三項也是極其突出,顯示詹皇今年的打法在攻守兩端,都對騎士做出重要的貢獻。當然,詹皇在防守端的重要性,在因應這兩年NBA聯盟盛行的小球球風之下更為凸顯。以詹皇的體型和素質,總冠軍賽中是主打4號位、甚至5號位,角色的轉變非常直接的反映在防守數據上。不過,歷史新高的每場5.8次失誤,主要來自詹皇持球進攻時的掉球和傳球問題,雖然主因可說勇士的針對詹皇持球進攻時的對位與內縮協防奏效、對詹皇傳球路線的判斷十分精準,但詹皇本身因為對抗性打法的體力消耗與臨場判斷問題,以及單打時騎士其他隊友的走位停滯、沒有透過空切擋切產生空檔,也是造成詹皇傳球失誤偏高或差點失誤,最終掉球而未能助攻得分的關鍵。
[與奪冠失利當年的數據比較]
和未能奪冠的2010-11、2013-14和2014-15三年賽季相比,詹皇在NBA總冠軍賽的表現如下:
詹皇NBA總冠軍賽數據比較二 | 時間 | 得分 | 籃板 | 助攻 | 火鍋 | 抄截 | 失誤 | 命中% | 結果 |
2010-11年(6戰) 熱火 vs 小牛 | 43.7 | 17.8 | 7.2 | 6.8 | 0.5 | 1.7 | 4 | 47.8 | 失利 |
2013-14年(5戰) 熱火 vs 馬刺 | 38 | 28.2 | 7.8 | 4.0 | 0.4 | 2 | 3.8 | 57.1 | 失利 |
2014-15年(6戰) 騎士 vs 勇士 | 45.8 | 35.8 | 13.3 | 8.8 | 0.5 | 1.3 | 3.5 | 39.8 | 失利 |
2015-16年(4戰) 騎士 vs 勇士 | 40.3 | 24.8 | 11 | 8.3 | 1.8 | 2.3 | 5.8 | 48.2 | ? |
目前,詹姆斯生涯季後賽得分排在史上第4、籃板第10、助攻第3,抄截則是和史塔克頓並列第4。詹皇在奪冠失利的幾年總冠軍系列戰中,數據並沒有明顯的劣化問題,甚至2014-15年場均得分35.8、籃板13.3都是歷史高點。這不禁讓人覺得像騎士這樣一支擁有全面數據的詹皇的球隊,除了戰術打法之外,搭配的其他主力球員和隊上的綠葉們是否發揮,才是關鍵的問題。
另外,前面提到因應小球戰術讓詹皇角色必須轉變,而4,5號位高對抗性角色的代價,反映在體能的消耗上。
在得分和命中率的數據上,詹皇今年雖然看似維持水準以上,但是由於4,5號位在防守端的高對抗性所需付出的體力代價,而且詹皇近年越來越仰賴切入對抗後的籃下得分,體能耗損可以想見,而體能流失更將衝擊詹皇在外圍投射的手感。
[第4戰的球權分配、綠葉發揮與執法尺度]
球權分配
兩隊得分為首的Curry/Thompson和Irving/James,出手次數都相當的多,但是實際看比賽會發現Iring盤球發動進攻的次數還是超過30次以上,雖然最終此戰Irving 28投14中、維持高檔命中率,但是球的流動傳導欠佳,其他人接球維持手感甚至出手的機會都沒有,終究是會造成空擋的失手。另一問題是,出手選擇以第四戰而言騎士欠佳,例如Smith投10中3有多次浪投,另外Irving第四節也有相同問題,當命中率一下降,就造成了比分被一下子拉開。
相對的,勇士次要的出手點分佈在Iguodala, Barnes, Green, Livingston手上,進攻時點的空擋選擇也相對合理,不過這場球勇士2分球僅有35.6%,遠低於騎士64.3%,若不是勇士三分線發揮在水準之上,勇士也不容易贏這場球。
綠葉發揮
此役勇士Kerr教練只讓Bogut上場10分鐘,慣用的Speights/Ezeli鮮少露臉,Barbosa甚至完全沒上,反倒大膽啟用二年級菜鳥McAdoo與演技大師Varejao。誠如賈凡教練的說法,這兩位體型介於Bogut與Green之間,具有較快移位速度,防守時能夠迅速對位補位,不致因為擋拆換防後除現嚴重missmatch,雖然數據上反應不多,但確實防守上有其效果,進攻時也貢獻了幾個進攻籃板。Iguodala和Livingston這二位先發級板凳不用多提,都是兼具進攻火力與傳球視野,Iguodala 10分7助攻,Livingston也有8分進帳,都有相當貢獻。
騎士的綠葉們除了Thompson投7中5之外,其他人慘不忍睹,Smith上場超過43分鐘,更是只有投10中3,曾經在三分線超過50%高命中率的Frye投1中0,並未提供追分奧援。值得一提的是,下半場騎士Tyronn Lue棄用籃板魔人Thompson,使其上場僅達28分鐘,終場籃板騎士40:43淨輸勇士3個,這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調度。
執法尺度
第四戰的肉搏程度,讓人恍如隔世,像是回到90年代和2000年初期的高強度比賽。關鍵還是在於裁判執法過於謹慎、怯於響哨,使得鏡頭下漏吹的犯規不勝枚數,球員也只能用越強硬的防守動作回應。第四戰的裁判尺度過於寬鬆,這對詹皇和Irving的切入結果有著關鍵影響,或多或少也幫了以外圍投射為主的勇士。但是勇士被犯規卻漏哨的情況跟騎士相似,Jefferson與Thompson跳球時裁判丟偏了也拿回重跳,很難說騎士100%是吃虧的一方。
另外,雖說Shumper被裁判絆倒、丟掉一個進攻大好機會是事實,但類似的狀況,第1戰Barbosa反而是絆倒裁判投進3分,結果論來說,球員真的得把場上的裁判當回事。
不過,其中疏於關照詹皇的老問題確實容易被裁判忽略。整場詹皇僅上罰球線4次,系列戰場均也才4.3次罰球。當然,即使是演員買犯當道的時代,詹皇也不可能需要鍛鍊演戲的技巧來求勝,但也許詹皇的壯碩讓許多犯規動作像蚊子叮一樣,不會造成詹皇動作上的突然受阻或變向,造成裁判習慣性的眼盲,這確實是裁判執法尺度必須檢討的。
但是,回到現實面,既然NBA聯盟的4名裁判執法只聞風聲、尚未上路,而重播中心的執法機制未臻完善。畢竟裁判也是球場的一部份,如果裁判執法問題浮現,誰能儘快適應尺度、調整心態,終究會有較高的勝算。
[第5戰的調整]
(一)詹皇改變進攻模式:
由於詹皇個人持球isolation進攻的成功率偏低,且切到禁區後過度耗費體能,詹皇也許可以用以下方式節省體力與提高命中率:
(1)多利用第二甚至第三道擋拆製造機會;
(2)嘗試靠近禁區的中短距離出手。
(二)Thompson伴隨詹皇上場:
Thompson能在攻守兩端籃板有所貢獻,更重要的是,分擔詹皇的籃板負荷量,減少不必要的體力消耗,讓詹皇有更多精力放在進攻上。
(三)Irving組織進攻而非單打獨鬥
隊友並不是你進攻受阻之後、幫忙解圍的人,Irving過度持球問題宛如去年雷霆的西河,唯有開始幫助隊友得分,才有辦法讓團隊贏球。
(四)Smith與Love善用球權進攻:
Smith和Love,一支神經刀太不穩定、一個傷癒剛歸隊,發動進攻時並不需要直接打掉,而是耐性的從中找到隊友或自己空檔再出手。
(五)充分休息:
今年總冠軍賽4戰下來,詹皇上場時間維持在高檔的40.3分鐘,特別是在第4戰上場了46分鐘,詹皇恐怕已經累積一定的體能負債,這在第4戰第4節詹皇防守對位或補防速度變慢已經可以觀察到,詹皇真的需要在第5戰前做好充分的休息,Tyronne Lue教練也應考慮詹皇多次的短休息。
[結語]
當然,數據比較只是數據比較,不能完美解釋籃球場上的一切動態和比賽結果,尤其是球員意志的展現,往往是左右勝負的關鍵。
但拳怕少壯,破紀錄連續六年打入冠軍賽的詹皇,今年底將滿32歲,終究要走入生涯的後半階段。
而現在,詹皇正迎來他生涯的關鍵時刻,第5戰會是悲情落敗,或者更上層樓、連贏三場一舉創造歷史,下週就能見分曉。
留言列表